【环球速看料】近视飞秒手术设备全球仅1家公司生产 本土研发团队推动装备国产化
【近视飞秒手术设备全球仅1家公司生产】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庞大的近视人口基数,加上一些特殊职业(警察、军人、飞行员等)招募要求,以及颜值经济等影响,屈光手术需求激增,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屈光手术中,近视治疗占比约91%,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渗透率仅为0.25%,约为美国的1/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西南证券预计,随着屈光不正群体的不断增长、消费升级以及屈光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2024年我国屈光手术市场规模将增至730亿元。
手术需求激增,拉动龙头企业业绩
数据显示,我国屈光手术量约为150万例/年,保守估计我国近视人口约为6亿,在现有医学科技水平及条件下,屈光不正尚无法根本性逆转,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矫正,加之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因此随着人口迭代,我国的近视人口整体数量还会增加,屈光手术市场存在巨大的现实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对屈光手术认知度不断提高,我国屈光手术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资料图】
现阶段屈光手术仍以近视手术为主,趋向个性化、微创化。其中,角膜屈光手术占据国内主流,眼内屈光手术因临床实施成本过高,占据份额较小。
角膜屈光手术受欢迎的程度,从眼科医疗服务龙头企业披露的数据中也能窥见一斑。
据爱尔眼科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爱尔眼科屈光项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2亿元、63.3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6.92%、14.8%;毛利率分别为58.95%、56.82%,是爱尔眼科各产品中毛利率最高的项目。爱尔眼科表示,屈光项目收入增长,主要是屈光手术量增长的同时,全飞秒等高端手术占比进一步提高。同时,爱尔眼科也加大了对基层医院屈光科室的建设投入,以满足地、县级城市患者的手术需求。
2018年-2021年,爱尔眼科实施近视手术的有效眼数分别为25万眼、34万眼、43万眼、53万眼,不仅逐年递增,还实现翻倍增长。
普瑞眼科则在2022年年报中提及,屈光手术已成为公司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项目。报告期内,屈光业务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1.29%,保持较快增长,该项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达56.25%,是其最重要的业务。
另据普瑞眼科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显示,2019年-2021年,其屈光项目毛利率逐年提高,主要由于随着屈光患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普瑞眼科引入更高端的眼科医疗设备和手术方式,选择全飞秒等中高端屈光手术的患者数量逐渐提高,中高单价的屈光服务项目占比逐渐提高,带动了该项业务毛利率的提升。
华厦眼科披露的数据则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其屈光手术量分别为69552例、83847例、107321例,逐年攀升,2022年上半年,手术量就达到64807例,全飞秒等高端手术量更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上述报告期内的平均手术收入分别为8680.7元/眼、8675.66元/眼、8922.45元/眼、8824.69元/眼。平均单价较高,主要系全飞秒屈光等单价较高手术的占比增加提高平均价格所致。而半飞秒等普通手术因其价格相对低廉、适用性广等特点,仍是许多二三线城市患者或特殊条件患者的主流选择,华厦眼科普通屈光手术收入亦平稳增长。
何氏眼科屈光手术矫正服务2021年、2022年营收也实现增长,分别为2.01亿元、2.04亿元,同比增长13.51%、1.51%,毛利率分别为46.58%、43.69%。
全飞秒手术设备外企独占市场
资料显示,1993年,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医院引入设备开展PRK技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正式进入中国。30年时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角膜屈光手术技术主要有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全飞秒)、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FS-LASIK,半飞秒)以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全激光准分子手术)三大主流术式。
其中,全飞秒手术因为切口小、精度高,是中国屈光矫正手术治疗市场中发展较快的一类,也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手术技术。不过,新京报记者从多家医院获悉,角膜屈光手术装备市场,由跨国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主要生产商包括蔡司、达芬奇、爱尔康、博士伦等。尤其是全飞秒手术装备,德国卡尔蔡司(简称“蔡司”)一家独大,国内常用的半飞秒手术系统也均为进口品牌。
蔡司旗下产品VisuMax是全球唯一一款能实施全飞秒手术的装备。而中国市场为蔡司贡献了超半数的全飞秒手术的市场价值。据今年3月蔡司屈光中国用户大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蔡司全飞秒SMILE手术引入中国已有12年,中国医生的全飞秒SMILE手术量超过480万例,占全球一半以上。全飞秒手术设备VisuMax的中国用户突破800余家,新准分子激光MEL90用户近300家,蔡司屈光全术式屈光平台中国突破270套。
全飞秒手术价格较高,也与其市场竞争不足密切相关。全飞秒设备因为只有蔡司能够生产,其掌握了独家市场定价权,一台蔡司SMILE3.0飞秒激光设备配置价格超千万元。华厦眼科也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提及,目前主流的半飞秒屈光手术以及全飞秒屈光手术离不开飞秒激光设备,单台设备价格基本为千万级水准,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除装备采购费用高昂外,北京同仁医院医学视光中心副主任宋红欣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做一次全飞秒手术,都要给蔡司交一笔专利使用费,拿到一个开机使用码,费用约为1万元。另据视研工作室2020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全飞秒开机码成本平均约7000元/双眼。
一台全飞秒手术的成本,除设备及专利使用成本外,还涉及技术成本、一次性治疗包(负压吸引环)的耗材成本等。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及,全飞秒激光手术属于精细化的手术,考验的是手术医生临床操作技能和精湛的技术,因此全飞秒激光手术对于眼科医生的要求相当苛刻,技术成本是构成全飞秒近视手术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业内期望,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能够加大研发力度,打破国外垄断,降低近视眼手术的成本与价格。
本土研发团队推动装备国产化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停加码,为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提供支持,部分政策以提高国产医疗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以提升医疗器械的审批质量、效率为重点,为实现国产替代打下基础。此外,眼科医疗市场也吸引众多资本涌入,包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淡马锡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布局眼科医疗器械等细分市场。
今年1月,飞秒激光眼科手术设备研发商仙微视觉宣布,公司完成近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鼎心资本领投,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跟投。仙微视觉称,融资将用于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装置的研发生产和产业化。
由仙微视觉全资子公司飞光视觉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牵头的“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研发项目”,已入选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装置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技术转化。而仙微视觉则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生命光电子科学家、眼科医师和连续创业者共同发起创立。
仙微视觉认为,全飞秒在未来一定是屈光手术的主流范式,公司全飞秒激光手术设备的成功转化,将是一次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的国产化,有望打破外企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不过,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的研发难度极大,处于“金字塔的塔尖”,这也是为何蔡司至今仍能独占市场的重要原因。
据仙微视觉披露,其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装置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形成自有原创知识产权,性能指标也能与进口同类产品媲美。在产品基础性能之上还进行了两方面优化:一是设备增加了角膜的生物力学反馈参数;二是激光对角膜切削的中心定位更科学合理,同时激光切削中心可以二次调整。仙微视觉希望公司实现国产替代,解决进口品牌卡脖子问题后,再走出国门,证明中国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
2022年12月,中国眼科设备自主研发企业图湃医疗宣布完成3亿元C轮融资,其也在布局全飞秒激光设备。据图湃医疗披露,公司的“东海”系列全飞秒激光已经于2021年底形成原理样机,具备了基本的功能。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院长团队正与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秒激光手术系统与装备。
中国科学院光电学院的孙辉博士团队也在进行半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备研发,以实现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国产化。该团队称,已完全掌握了系统的核心技术,并已经完成原理样机。
不过,宋红欣表示,角膜屈光手术设备的精度非常高,虽然国内企业在研发,但离市场化依然有较远的距离。